从“黑白灰”到“红绿蓝”承德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

作者:小编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6-23 04:33:56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NBA押注平台入口“早上边看美景边跑步,心里别提多惬意了!”近日,家住承德市区的孙静又来到武烈河畔跑步健身、打卡。热衷跑步的她,喜欢在安静的夜晚或清新的早晨,沿着河边,戴着耳机逐景而跑,多年的跑步习惯让她切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变化。

  曾经冒着黑烟的烟囱拆了,漫天黄沙被成片的林海一点点挤走了,灰色的天空重新湛蓝清新,推窗见绿、出门见园、行路见荫,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如今的山城承德,色调已然从“黑白灰”变成了“红绿蓝”。

  “小时候,家附近有两座大烟囱,上学途中就能看到烟囱里冒出的烟气。”孙静小时候曾在供热厂附近居住,她记得那时天空总是弥漫着尘土,河水也是浑浊的。白鞋穿上半天,回家脱下会有尘灰,母亲总要刷上半天。

  2010年,随着承德市城市集中供热面积逐年扩大,原供热厂里两根100米高的烟囱被爆破拆除。从这一年开始,燃煤大烟囱越来越少,承德市区大气环境质量逐年好转,好天气也逐年增多。

  监测数据显示,2023年,承德市PM2.5平均浓度为23微克/立方米,其中,市区PM2.5平均浓度为25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3.8个百分点,首次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,综合指数在河北省排名第2。

 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,南邻京津,北倚蒙辽,总面积3.95万平方公里。这里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、生态环境支撑区,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。近年来,承德市持续打响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,全面构建市、县、镇、村四级河长体系,通过整体规划,绘制了齐抓共管、共建共享的一张“生态图”。

  在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,2023年,承德市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100%,较2013年提高32个百分点,入京、津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;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%,累计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村庄1516个,“小三园+”农村灰水资源化利用获批国家级试点,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。

  “现在老家的环境变化,可以说是‘沧海桑田’啊!”作为土生土长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人,孙静的母亲宋玉红对城乡环境的记忆范围更广、跨度更长。

  回想起20世纪90年代末的情景,宋玉红仍记忆犹新。那时,她家处于村风口位置,家门口漫天风沙常常吹得人睁不开眼,一夜间,沙子能在门口堆起半米高。

  “黄沙埋着墙,流沙压了房,种地不打粮”是当年小坝子乡的线多年时间里,小坝子乡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、京津风沙源治理、“三北”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,防沙治沙,恢复植被。

  小坝子用“绿色”一点点“挤”走了黄沙,从风沙肆虐到生态恢复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如今的小坝子乡已满眼郁郁葱葱,这里已经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阻滞区,不仅承担着为京津涵养水源、输送清洁空气的责任,还形成了一道阻挡风沙南侵京津的绿色屏障。

  着力满足群众对清新空气、干净水质、绿色土壤的生态需求,近年来,承德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,加快实施北方防沙带、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,成功创建“国家森林城市”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.03%,居华北之首;有林地面积3556万亩,占京津冀地区的32%。

  如今的紫塞大地,空气清新怡人、山川林草丰茂、河流岸绿水清,2023年,承德市被评为“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”。

  “在武烈河边散步,经常能看到天鹅、白鹭等动物觅食、嬉戏的场景,家乡的好生态是看得见摸得着了。”宋玉红对家乡的变化充满了骄傲。

  让“红绿蓝”成为新的底色,争做生态文明创建的排头兵,承德市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为引领,编制《承德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规划》及实施方案,全面实施“环境质量、生态建设、生态经营、人居环境、环境安全、生态制度、生态文化”七大提升工程,推动生态文明创建实现跨越提升。

  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、局长冯军会介绍说,“截至目前,承德市累计有5个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,2个县及塞罕坝机械林场获评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实践创新基地,获评总数占河北省50%,其中两个县实现‘双命名’。2023年,承德市成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,为河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。”

  让好生态成为发展的新动力,承德市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论,在生态补偿机制、降碳产品开发、CCER(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)、排污权市场交易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等五个方面,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“生态价值转化”实现跨越提升。

  拓展生态补偿路径。承德市建立健全滦河、潮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,累计获得生态补偿资金40.37亿元。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覆盖全市域,每年获得中央财政资金11亿元。

  推动降碳产品转化。承德市在全省率先编制草原、景区、湿地降碳产品方法学,核证备案降碳产品490万吨,居全省首位。完成全省首笔降碳产品交易,目前,累计交易额6099万元,占全省83%。在省内率先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降碳产品价值实现衔接机制,首起毁林修复+降碳产品认购案例获中国法学会2023年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案例一等奖。

  探索CCER开发路径。推动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与宝武集团、华宝证券签订《交易协议》,首期两年购买50万吨碳汇产品,收益3500万元;后续15年每年购买不低于30万吨。

  活跃排污权市场交易。在全省率先启动地市级排污权市场化交易,不断优化交易审核程序,累计交易金额3100余万元。

 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。承德市创新碳配额质押贷、排污权抵押贷等金融产品,发放省内首笔碳配额质押,累计授信达7.5亿元。

  冯军会表示,今年,承德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聚焦“生态环境巩固优化保障年”这一主题,持续巩固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,优化美丽城市建设、生态价值实现、企业绿色发展、减污降碳协同四条服务发展路径,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

搜索